当博物馆遇见检察官,
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峨眉山“普法+科普”碰撞融合style
法治游戏、普法标识、法律标语
背后都是真实案例
各种法治元素无处不在
show出保护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
检察力量
5月17日下午2点30分,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媒体、正义网络传媒组织“检察官的博物馆奇妙日·云游峨眉山博物馆”特别直播活动。直播中,四川省峨眉山市检察院“益·峨眉”文旅检察官化身“特约讲解员”,带领网友打卡峨眉山博物馆,在探索峨眉山的自然、文化奥秘时,体验“普法+科普”的碰撞融合之旅。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峨眉山博物馆不仅是一座集地质、动植物、历史、民俗等内容于一体的现代化地志性博物馆,也是峨眉山市检察院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益·峨眉’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教育示范基地”。2021年,峨眉山市检察院借助博物馆资源,巧妙将法治元素融入峨眉山沿途58处景点讲解词和文化故事中,让普法知识在游客中广泛传播。截至目前,“益·峨眉”文旅检察官们已面向50余万名游客科普相关法治知识。
地质展厅
依次陈列的岩石述说着峨眉山的前世今生,呈现着峨眉山古老而神奇的地质地貌演化史。大家在惊奇于峨眉石船奇特魅力的同时,也从中央沙盘区域的警示案例中深刻认识到非法采集化石标本的法律后果。
动、植物展厅
在峨眉山辽阔的“绿色海洋”中,珍藏着许多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瑰宝。峨眉山的生物多样性如一幅绚烂的画卷在网友的眼前徐徐展开。在检察官的讲解中,参观者通过法治互动游戏和文旅检察故事汇,感受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共同守护生物多样性的信心和决心。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展厅
“大家在农业生产和相关活动中,若发掘出文物,请不要紧张,保护好现场,然后立即报告主管部门。”站在检察院与博物馆共同制作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图文规范展板前,检察官通过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讲解,向广大网友们普及了文物保护的法治知识。
“嘉蓓呵护”未成年人
普法教育“微基地”
“同学们,当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遇到学生欺凌时应该怎么做呢?”峨眉山市检察院未检检察官助理李冰清以“预防学生欺凌”为主题,向20余名初中学生讲述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教会孩子们自我保护的方法。据悉,“嘉蓓呵护”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微基地”是峨眉山市检察院充分利用博物馆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优势专门打造的普法教育基地,通过个性化定制法治教育课程、线上直播及在线点播实现普法资源共享。在这里,未成年人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在“科普+普法”的环境中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检察机关和博物馆联动,知识点满满!”“学习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法治的魅力。”在1个小时的直播中,网友们“云端”参观峨眉山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也了解到峨眉山市检察院用法治力量守护峨眉山的履职成效。据了解,峨眉山市检察院下一步将持续加强与峨眉山博物馆的共建合作,全力打造“检博共建”的峨眉样板,用法治力量守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