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所在地,峨眉山市先后荣获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西部百强县、中国幸福百县、“2018中国最美县域”等称号,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更好服务“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争创全国百强县”总体目标,近年来,峨眉山市政法机关立足使命,推动形成新质政法战斗力,充分发挥法治对经济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全面高效服务峨眉山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体现峨眉山市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以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全域旅游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市政法机关针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存在的焦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细化问题清单与服务清单,制定政法系统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23条措施”,“量身定制”精准司法服务,统筹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典亮金顶”法治文化阵地,打造“法治林荫小道”“法治民宿”等与景区景观高度融合的法治微景观阵地,寓法于景,将法治宣传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形成“游中学”法治教学圈。开辟“绿色通道”,设立涉旅警务工作室、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站、“24小时法院”,常态化为游客、商家、景区百姓提供“一键应答”法治服务。强化“云端”远程调解服务,依托“云上金顶”司法保障中心,与九寨沟法庭等省内27家景区法庭开展司法协作,实时与景区管委会、景区交警、文体旅游等6部门连线,实现“山上山下”快速解纷。精准实施特色产业保护,主动服务峨眉山文旅康养、食品饮料、绿色材料、特色茶产业等优势地标产业,在大西南茶叶市场设立“法佑福茶”法律服务工作室、法官工作站,打造“一杯茶”调解品牌,为茶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以高水平文旅安全打造“最安全旅游”
以平安法治建设为引领,以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筑牢文旅安全底板。健全完善“1+8+N”风险防控联动应对处置机制和“1+5+N”公安风险防控体系,围绕安全巡查、突发治安事件应急处置、紧急疏散、反恐防暴、文物抢救、人质解救、伤员救治和火灾扑救等8个方面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整合“天网”“雪亮”“慧眼”工程,有力提升风险整体防控能力。打造“精细化管理”示范旅游主干道2条,从容应对旅游高峰。在游客集中的旅游商品街、夜市、网红打卡点等繁华地段和治安复杂地区设置“仙山街警”警务站9个。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有效整治景区周边“野店”、“黑车”、“黑导”等旅游乱象,全面提升游客安全感和满意度。
以高效社会治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的理念,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守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出台《服务和保障峨眉山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与生态环境、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共建“生态会诊”环境司法协作体系,联合13个部门签订《峨眉山生物多样性司法协同保护基地框架协议》,建立刑事与行政执法工作联动、预防、打击“三位一体”生态司法保护协作机制。首创“益·峨眉”文旅检察官制度,推出“益·峨眉”随手拍举报平台,在景区设立公益诉讼检察室,实现峨眉山景区文物保护检察监督全覆盖。设立“云上金顶”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与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科研基地签订共建协议,共同探索稀有植物修复和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机制,用心守护山清水秀美丽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