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四川法治报第七版《基层》栏目,以《坚持融合创新化解矛盾纠纷 峨眉山市城东社区有新招》为题,专题宣传报道乐山市峨眉山市城东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经验做法。全文如下:
李玩泓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任
峨眉山市胜利街道城东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融合创新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打造一站式、一链条、一揽子融合解纷模式,推动社区范围内各种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短短几年时间,社区居民投诉下降了7成,2023年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9.5%。
整合多元力量
打造“一站式”解纷阵地
城东社区是峨眉山市城区范围内最大的社区,辖区范围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万人。据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建明介绍,辖区内144个小区仅25个小区有物业管理,三无小区占绝大多数,人口多、矛盾多、治理难度大。
2021年,在峨眉山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城东社区完成对800多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一个集社区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法律咨询中心,以及心理疏导室、多功能调解室、网格工作站等6个功能室的社区阵地改造投用。同时整合多种力量,建立辖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与社区的联动机制,以社区民警、交警、法官助理、司法助理员、综合执法队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7员”为主,居民小组长、小区党员、业委会负责人、小区物管负责人、楼栋长、乡贤能人等“N员”为辅,组建了“7+N”的专业解纷队伍,为响应辖区居民诉求,“零距离”化解矛盾纠纷打下了基础。
“社区21个专职网格员划片负责,每天在各个小区进行走访,收集各类矛盾信息,对个人无法妥善处理的,迅速会合其他解纷组员,以组团的方式与业主进行沟通,化解问题。”黄建明说,自“7+N”专业解纷队伍成立以来,社区治理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到合力化解的转变,使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更科学更及时。
建立服务台账
探索“一揽子”解纷模式
“为矛盾纠纷建立台账,将事发经过、当事人态度及调解成功协议存档备查,并按月汇报到街道办。”黄建明告诉记者,这种有据可查、跟踪落实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
城东社区范围内许多小区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修建的,时间久房屋旧,城建设施不堪重负,下水道堵塞、楼顶漏水是常态,邻里之间常常会为这些小事产生矛盾。此外,邻里进出动静太大,装修前没有事先沟通,小区因停车难发生口角也是家常便饭。
去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铺开,飞跃楼小区的王女士因安装电梯问题与其他业主发生分歧,矛盾激化,双方关系陷入僵局,联系到社区工作人员,希望寻求帮助。得知信息后,城东社区的资深调解员方秀容和几位同事一道来到飞跃楼小区,对电梯改造涉及到的问题进行逐一梳理,并就改造是否会对楼栋造成影响等问题向施工单位进行询问。面对王女士对施工的阻挠,其他业主向法院递交了诉讼材料起诉王女士。社区党委副书记雷艳和纪委书记李世容轮番上阵,一边平息其他业主的不满,一边做王女士的工作。通过多次协调施工方与王女士座谈,最终打消了她对隐私被侵犯的顾虑,化解了她的心结。电梯顺利安装,起诉王女士的业主也主动撤回了诉讼。
多部门联合办理
明晰“一链条”解纷流程
蹲点“挖”、线上“采”、信箱“收”、问卷“征”、群众“提”,城东社区多措并举,全方位了解居民诉求,建立了住户、小区、商铺矛盾纠纷“三本档案”共2.1万份,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
在信息归档的基础上,城东社区对矛盾纠纷实现层级式化解。对于小微矛盾纠纷,由社区“7+ N”解纷队伍“入户调”“就地调”;对于调解不成功可能升级的矛盾纠纷,由街道调委会“联合调”“协商调”;对于时间跨度长、影响范围广、风险大的矛盾纠纷,则逐级上报至峨眉山市综治中心,统筹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等相关部门,会同街道、社区开展“专业调”“包案调”。2023年以来,城东社区就地解决矛盾纠纷215件,其中,联合调解25件,包案处理3件,在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楼下门市装修时把楼板都拆了,我们很担心,请帮忙看一下。”2023年5月,社区馨竹苑小区的赵女士到综合服务中心求助。方秀容等几位网格员在小区物业人员的陪同下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发现门市租户想当然地改变楼梯位置,已经把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楼板砸了一个大洞。进一步了解得知,租户不但没有报备装修,甚至还把大型设备运进楼里施工,私自破坏房屋主体。
在了解情况后,调解人员立即中断施工,封锁了现场,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第二天,在城东社区组织下,胜利街道办、市住建局、馨竹苑小区业委会派出代表,与装修的门市租户在装修现场进行沟通。市住建局当即发出整改通知书,明确要求租户按建筑标准恢复楼板,维护了小区业主的合法权益。
结语
“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化解。”城东社区着眼实际融合创新的三个“一”纠纷解决方式,按照“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原则,切实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社区、解决在街道、消除在萌芽状态,从“事后调解”向“事前预防”转变,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发展,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壮大专职网格员组织,真正发挥好了社区网格第一层“过滤网”的作用。